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爱游戏平台app下载安卓 > 新闻动态 > 郭威为何要用“黄袍加身”的闹剧建立后周?
郭威为何要用“黄袍加身”的闹剧建立后周?
2025-05-22 11:07    点击次数:125

五代时期最后一个朝代后周,是由前一个朝代后汉的托孤重臣郭威建立。

郭威字文仲,邢州尧山县(今河北隆尧县)人,出生唐末乱世。

幼年时父母双亡,依靠潞州(今山西长治)常氏得以长大成人。

郭威十八岁时,在潞州应征入伍。

节度使李继韬见他长得魁伟,又勇力过人,便留他在身边做了自己的亲兵。

郭威年轻气盛,逞强好胜,李继韬对他十分欣赏。

当时,潞州城里有个屠夫,欺行霸市,非常跋扈。

这天,郭威前去买肉,因喝了酒与屠夫发生了口角。

二人相持不下,那屠夫就拍着自己的肚子对郭威说:

“你有胆量,就朝这儿捅一刀!”

郭威听了,拿起刀就捅进他的肚子,结果屠夫一命呜呼。

郭威被抓进了监狱,李继韬佩服郭威的勇气和胆量,就没有治罪,把他放了。

后来,晋王李存勖建立后唐,平灭李继韬,郭威归入了李存勖的亲军“从马直”。

参考:李存勖建立后唐,续了唐朝的命,却得了唐朝的病

郭威天性聪明,喜爱读书,略知兵法,逐渐升任侍卫军吏。

石敬瑭建立后晋后,刘知远担任侍卫亲军统领,郭威隶属于刘知远。

不久,魏州节度使范延光叛乱,石敬瑭派杨光远征讨。

当时,郭威也应该随杨光远北征,但他却向刘知远要求留下。有人劝郭威说:

“杨公是当朝重臣,你为什么不想跟随他呢?”

郭威说:

“杨公有奸诈之象,却无英雄之气,得到我有什么用?能发挥我能力的人是刘公啊!”

两年后,杨光远果然勾结契丹叛国,最终被处死。

参考:后晋开国功臣桑维翰为何要坚持讨好契丹的国策?

而郭威跟随了刘知远之后,成为心腹,为刘知远出谋划策,帮助刘知远建立后汉,成为开国功臣。

当时,与郭威同样独居慧眼的还有宋太祖赵匡胤。

后汉初年,赵匡胤在乱世中,寻找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。

起先赵匡胤投靠了刘知远的弟弟太原留守刘崇,后来发现以枢密使出镇邺都的郭威权势之大,果断投靠了郭威。

历史告诉我们,金子不会自己发光,只有跟对了人,才能有光明的前途。

乾祐元年(948年),后汉高祖刘知远去世。

郭威与苏逢吉、杨邠、史弘肇等人一起成为托孤重臣,辅佐后汉隐帝刘承祐。

隐帝即位后,郭威担任枢密使,负责对外军事。

不久,河中(今山西蒲州)、永兴(今陕西西安)和凤翔(今陕西宝鸡)三镇发生叛乱,以河中节度使李守贞为首反叛朝廷。

隐帝派军平叛无果,只好命郭威出征平叛。

郭威来到河中后,与将士们同甘共苦,作战时身先士卒,平日朝廷的赏赐从不吝啬,全都分给了属下和士卒。

因此受到将士们的拥护。

第二年,郭威平定了三镇之乱,隐帝赐给他金帛和玉带,郭威却推辞道:

“臣能侥幸平叛,全靠朝中众位大臣的力量。

他们安定朝廷,抚慰内外,军需粮饷供应及时,所以臣才能专心作战,现在怎敢独自接受这些赏赐呢!”

隐帝为此遍赏群臣,他们得到的赏赐与郭威一样。

隐帝又给郭威加官,郭威还是推辞。

最后,朝中的执政大臣、以及各地藩镇节度使全都因郭威得以加官进爵。

郭威不独占功劳,而是把功劳推让给了满朝文武,进一步提升了自己朝中的威望。

这年冬天,辽国入侵河北边境,郭威又受命出镇邺都(即魏州,今河北邯郸大名),统领各藩镇,防备辽国。

自隐帝即位后,朝政大权被托孤大臣们掌控,心里逐渐生出怨恨。

而对于手握军权的郭威,隐帝则更加畏惧。

《旧五代史》中记载,郭威防御辽军,出镇邺都时,隐帝对郭威说:

“我夜里梦见你变成毛驴,托着我上了天,

等我从你背上下来后,你却变成了龙,丢下我南去,这是什么征兆呢?”

隐帝的话既是暗示又是威慑,郭威听后,却拍手而笑,敷衍了过去。

从那时起,郭威心里便埋下了称帝的种子。

乾祐三年(950年)十一月,20岁的后汉隐帝不能忍受大权旁落,将朝中的权臣执政官杨邠、京都禁军统官史弘肇、主管财政的王章三人全部处死。

之后,隐帝又发下密诏,诛杀朝外边疆御敌、手握军权的郭威。

参考:五代时,后汉为何仅三年就灭国?

结果,密诏泄露,郭威率领大军以“清君侧”的名义从邺都起兵直逼开封。

隐帝听到郭威起兵的消息,下令开封尹刘铢将郭威在京城的家属全部杀死。

郭威当时仅有的两个儿子全部死于这场劫难。

隐帝将军权交与自己的叔叔泰宁节度使(山东兖州)慕容彦超。

慕容彦超率军阻截郭威,在开封城北的刘子陂(今河南封丘)两军对峙。

隐帝在身边宠臣的怂恿下,准备出城劳军,被李太后阻拦。

李太后对隐帝说:

“郭威是我家的旧臣,如果不是生死攸关,哪里会到这个地步!

只要按兵不动守在城中,飞传诏书告诉他,观察他的志向,解释缘由,君臣大礼还可以保全,千万不要轻易出去。”

可隐帝根本不听。

当天两军没有交战,隐帝出城后又安然回宫。

离开时,慕容彦超对隐帝扬言:

“陛下明日宫中若无事,恭请再次出城观战,臣根本不用和他们交战,只需吓唬他们便可让他们退兵。”

第二天,隐帝再次出城,李太后又极力制止,隐帝还是不听。

当天两军交战,慕容彦超大败,还差点被俘,手下一多半人马投降了郭威。

隐帝带着苏逢吉、郭允明等随行官员逃回开封。

到了城下,开封尹刘铢在城上看到隐帝身后没有兵马,担心有诈,不让进城,又命令向隐帝身边人射箭。

隐帝只好掉转马头,向西北逃亡。

逃至赵村时,郭威的追兵已到,郭允明感到大事已去,便先杀死隐帝,之后与苏逢吉等人自杀身亡。

隐帝死时年仅二十岁,后汉就此灭国。

《旧五代史》评价隐帝失国,并非天命所定,完全是人的谋略不善。

《旧五代史》:“盖人谋之弗臧,非天命之遽夺也。”

此后,郭威率军进入开封,一场黄袍加身的闹剧即将上演。

两天后,郭威率军进入了都城开封。

为了收买人心,郭威并没有在开封城大肆杀戮,而是约束手下禁止抢掠。对于杀死自己全族的开封尹刘铢,郭威也只处死了他一个人,并未灭其全族。

太师冯道率领百官拜见郭威,郭威也还以拜礼,试探冯道及百官对自己的态度。

冯道却像从前一样坦然接受,并且慢条斯理地说:

“侍中这一路不容易啊!”

郭威听出了冯道的弦外之音,知道冯道并不支持自己称帝。

接着,郭威又入宫觐见李太后,请求早立新君,试探太后的态度。

李太后却发下诰令,让朝中百官从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兄弟和儿子们中选择一位继承皇位。

郭威感到称帝时机还不成熟,只好请求拥立徐州节度使刘赟为帝。

刘赟实际上是刘知远的弟弟河东节度使刘崇的儿子,刘知远很喜欢他,收为养子。刘知远还有一个幼子刘承勋,但身体不好,久病卧床。

太原的刘崇最初知道郭威反叛,隐帝被杀,本想起兵南下,后听说自己的儿子刘赟被选为继承人,于是作罢。

新君确定之后,郭威上奏李太后派太师冯道前往徐州迎接刘赟,又率百官进言,在新君到来之时,由李太后临朝听政。

李太后欣然应允,并在郭威的建议下,任命郭威的心腹王峻为枢密使。

此时,李太后并不知道,这只是郭威称帝的迂回之计。

既然这一次不能称帝,郭威就决定再创造一次机会。

自始至终,郭威的目标都是兵不血刃登基称帝。

就在李太后同意监国的当天,边疆来报,辽国入侵,李太后于是下诏,派郭威北征。

十二月一日,郭威率军离开京都,前往澶州御敌。

中途,即将即位的新皇帝刘赟派遣使者前来慰问,但将士们接受赏赐时,却相互环顾也不谢恩。

众人私下里说:

“我们这帮人攻陷了京师,都有罪责,若姓刘的再即位称帝,我们还有什么活路!”

此后,这种思绪在军中蔓延,军心浮动。

半个月后,郭威率军渡过黄河,来到了澶州驿馆。

第二天一早,郭威准备出发时,数千将士叫嚷着包围了驿站,要拥立郭威称帝。

将士们对郭威说:

“天子必须由您来做,我们已经与刘氏结了仇,不能再立刘氏为君了!”

郭威这时假意推脱,有人却撕下了黄旗披在郭威身上,众人共同扶抱起披着黄袍的郭威,山呼万岁。

在众人“威逼”之下,郭威只好上奏李太后,请求主持国政。

然后回军第二次进逼开封,这时,辽国入侵的事情也不了了之。

朝中的枢密使王峻得知郭威计谋得逞,马上派人控制了还在途中的新皇帝刘赟。

月底时,李太后得知澶州兵变,知道大势已去,只好发布诰令,废黜刘赟为湘阴公,任命郭威监国。

转过年来,广顺元年(951年)正月初五,李太后授予郭威传国玉玺,郭威正式即位,尊李太后为母。

郭威自称是周朝后裔,因此建国号为“周”,史称“后周”。

正月十六,郭威下令毒死了湘阴公刘赟。

太原的刘崇听说儿子被杀,当天便在晋阳称帝,史称“北汉”。

北汉是五代时期十国里唯一在北方的政权。

从此,北汉与后周势同水火。

刘崇称帝后当年就派兵攻打后周,但不能取胜,便向辽世宗耶律阮称侄,建立联盟,死磕后周。

郭威建国之后,改革前朝弊政,发展经济,恢复生产,多年战乱的中原地区逐渐出现生机。

后周也开始显露出民富国强的迹象。

且看下集:《五代乱世,郭威靠什么让后周崛起,奠定宋朝一统天下的基础?》

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,快来关注森林的颜色

#优质好文激励计划#